助听器主观听力测试方法!
时间:2018/8/14 14:00:48 点击:2560

  听力测试分为主观测试与客观测试两类。通过听力测试了解人听力损失的程度,听力损失的性质及病变的部位,了解人的听觉功能是否正常。

  “听力”与“听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力”是指人听取感受声音的能力,人只要大脑和听觉器官发育正常,“听力”是先天具有,而“听觉”则是对接收感知的声音的分析、理解、综合的能力,“听觉”能力是后天习得的,换句话讲听到了声音并不等于理解了语言,因此要全面准确了解一个人的“听力”、“听觉”状况,主观测试(言语测听)和客观测试都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主要讲一下主观测试。


  主观测听是让受试者对所听到的声音信号进行主观表达,或是测试者通过受试者的听觉行为加以判定,儿童的行为测听就是常见主观听力测试的方法之一,刚刚出生3个月内的婴儿对声音的反射是一种听性反射的表现,如常见的惊跳反射,吸吮反射,瞬目反射等。听性反射属皮层下中枢活动,不受大脑皮层的支配,到了4~12个月,大脑的发育逐渐开始,婴儿开始出现如听到声音微笑、动作停止等听性行为反应,3~5岁的正常幼儿喜欢接受游戏测听的方法。5岁以上儿童或成年人就可以按测试者的指令用举手、按钮的方式对测试声音有无加以表达。常用的主观测试的方法包括:纯音测听、声场测听、玩具测听、筛选仪测听、言语测听等。

  主观测听由于是靠主观加以判定的测听,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心理因素、精神智力因素、环境因素、身体因素等,测试者要更讲技巧,力求测试准确。

  1.  纯音测听

  是使用单一频率的声音通过气导耳机与骨导耳机给声,通过判断各个频率所听到最小的声音,了解各频率听力损失状况绘出听力图,根据听力图了解耳损的程度与性质。听力计设计的频率范围为125Hz、250Hz、500Hz、1kHz、2kHz、4kHz、6kHz、8kHz等,听力级(HL)为-10、-5、0、5、10、20、40、60、80、100、120dB,右耳气导为O,骨导为<,左耳气导为X,骨导为>,其升降时间15~25ms,减10加5的原则给声,每次约1~2s,儿童约2~3s,一般全过程在20min内,常从1kHz40dBHL声开始,然后从低频向高频顺序测试,测试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响度重震现象,可做阈上功能检查,双耳听力损失大于40dB,好耳加掩避噪音。

  根据测试气骨导间距可分为4种型:(1)正常:气骨导均在正常范围(5dB)。(2)传导性聋:气导下降骨导正常。(3)感音神经性耳聋:气骨导均下降但无气骨导差。(4)混合性耳聋:气导骨导同时下降,有气骨导差距存在。

  2. 声场测听

  是在声场中通过扬声器给声进行测听,常用了解小儿裸耳听力及助听器的选配效果,测试音为啭音,操作方法同纯音测听,声场测试前要用声级计效准声场(70dB效准),测试距离为1m,两个扬声器同受试者成等腰三角型,测试裸耳听力时好耳用耳塞或耳罩加掩蔽,评估一侧助听器效果时可将一侧耳助听器关掉,分别调试评估可获得准确的助听器效果评估图。测试结果与长时间平均会话语谱或语言香蕉图比较对助听效果加以判断。

  3. 筛选仪测听与玩具测听

  是婴幼儿听力测试中必不可少的测试方法,尤其对不合作的小儿更为适用,筛选仪设计一般有4个频率(500Hz、1kHz、2kHz、4kHz),声压级(SPL)分别为30dB、50dB、70dB、90dB,测试距离30cm以内,避开小儿视线,观察其行为反应。可做裸耳听力测试及助听器效果测试。玩具测听是将玩具事先用声极计测量,标出玩具的主频范围与最大声压级,由于发出的声音是复合音,小儿容易接受,通过行为观察也可测得较为准确的听力。此项检查对有经验的测试者准确率可高达80%,目前在国内、外仍为广泛使用。

  4. 言语测听

  也称语言测听法,该项目多达20余种,已有30年历史。通过对有声文字、词汇、句法、文法、音韵及构词的语音等测试,了解患者听取语言状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听敏度下降,但提高声音就可听懂,另一种是听敏度下降,言语识别能力也下降,此时提高说话声音也只能听见声音而听不懂语言。言语测听常要了解言语听阈、言语识别率,特别要了解在噪声环境与安静环境言语的识别率,言语测听有言语听力计,各种言语教材,即各种字表、句表,并可按各种测试表的内容用某种通用语言发音,或按一定要求制成唱片、磁带、录象带,计算机用的软盘,可在安静、噪声环境下测试。传导性耳聋无需使用言语测听法,对感音神经性耳损病变部位,对耳蜗及蜗后病变的耳聋可进行鉴别诊断,耳蜗病变的耳损言语识别得分均低于正常听力,中枢性耳损言语识别率更低,另外言语测听对了解助听器的补偿效果也十分重要。

  更多详情请登录www.earway.cn。

earway.cn 版权所有 © 2024 助听器品牌,助听器价格,助听器排行榜-听觉有道官网 蜀ICP备2022000840号

蜀公网安备 51015602000276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