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老人们,他们承受听力损失职业病的困扰
时间:2018/8/17 9:10:05 点击:2838
  总的来说,听力学是一种反应性的科学,听力师的工作往往都是对已经形成的听力损失进行确诊并采取进一步的补救措施。但是,听力师还有一个工作内容就是为大众预防听力损失,其目的是为了保护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的人不受噪音损害。在中国,有近半从工厂离退休的老人饱受听力损失困扰,然而,他们并不清楚这其实也是一种职业病。
  被忽视的职业病
  根据NIH1990年的统计,在成人听力损失中,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以上,这些人多从事制造业、农场、园林、建筑业、采矿和运输等工作。然而从事这些工作的工人,大多数人直到退休或听力出现严重障碍时才去就医问诊,这时候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转性的听力损失。
  噪声对听力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当噪声强度较低时是不影响正常交流的,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但是当噪声强度较高且暴露时间较长时,将会导致暂时性听力损失,这种听力损失会在噪声终止后持续一段时间,持续超过临界水平时,则会对耳蜗内部结构造成损害并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噪音性听损的变化
  人们暴露在强噪声环境后听力会出现三种变化,一是暂时性阈移(NITTS),二是永久性阈移(NITPS),三是听损伤。
  暂时性阈移是指强噪声环境下听敏度出现暂时性下降,具体表现为听敏度下降、耳闷感以及耳鸣。这种症状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小时到数天之间,取决于所暴露在噪声场所的时间和强度。
  当暂时性阈移不能完全恢复时,就会成为永久性阈移。但往往是由多次暂时性阈移的积累造成的。当暴露在噪声环境后,肿胀的毛细胞会破裂,还可能会出现毛细胞扭曲、静纤毛融合,或者静纤毛不再能够有效地向毛细胞传播能量。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听神经纤维变性,使中枢听觉系统发生改变。
  如果受损的毛细胞数目较少,则在噪声暴露的早期不会感觉有明显的听觉变化。人们在这种微小的变化中往往无法自己察觉,多年重复的噪声作业环境下作业才会意识到自己听力下降,遗憾的是,这时已经为时太晚了。
  声损伤则出现于一次强烈的噪声暴露,如爆炸等。即使暴露的时间很短,但由于强度过高,也有可能造成耳蜗永久性的损伤。除了直接损伤耳蜗内毛细胞外,鼓膜也可能会破裂,这种情况出现的听力损失应立刻引起注意。
  超半数以上职业病为听损
  据台湾“职业伤病诊治网络”职业疾病通报统计,2014-2015年台湾职业性听力损失竟然占到职业伤病的57.7%,远远高于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等传统职业病。而从职业类别上看,大部分听损者都从事制造行业。

  台湾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署表示,目前全台只有10家职业伤病防治中心,68家网络医院,而近3年平均通报的职业病件数都高达2000多件,仅以2015年为例就高达2242件,占比最高的是职业性听力损失1294件,占比57.7%,而第二名的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和第三名的职业性皮肤病总和才占比32.4%。


  台湾职安署数据
  通过数据对比,发现近些年来职业性听损病发率有急速上升趋势,甚至已经不局限于传统制造业,在餐饮、建筑等行业也有扩散,而更让人惊讶的是,本属于白领的办公室职员最近几年也有小规模规模爆发职业听损的报告。
  传统制造业纺织业及金属零件组装加工业是导致职工听损的重灾区,例如使用快速纺纱机或车床、洗床和冲床等,都是会产生重复高频噪音的工作噪音,通过调查显示,重工制造业工作5年以上一线职工竟然有90%以上人员有轻度以上听损或听损倾向,令人遗憾,他们中的8成职工都未按标准佩戴听力劳保护具,经医生检查,这些人的听损均具不可逆性。
  在国内,大多听力损失职业病的人群是从传统制造业工厂退休的老人,由于早期对听力劳动护具的认识不足,有超过半数的一线离退休工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预防职业听损
  预防职业性听损,不仅需要企业雇主定期监测作业环境,每年安排听力健康检查,更要控制噪声源,必须提供适当防护用具。然而,目前对高噪声环境作业并没有特别硬性规定一定要佩戴劳保护具,这也就导致了大批人最终走向听损职业病。

  因此我们呼吁,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自己要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如佩戴降噪耳塞,避免暴露强噪声环境等,要知道,一个好的听力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呀,赚再多的钱也无法挽回不可逆性听损。爱耳时代在听力保护领域走在了中国听力健康的前端,在北京的听力健康中心,就有相应的降噪定制耳塞,可以帮助你在噪音环境下保护自己的听力,同时也为很多从工厂离退休的听损老人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听力。

听觉有道助听器价格:http://www.earway.cn/

earway.cn 版权所有 © 2024 助听器品牌,助听器价格,助听器排行榜-听觉有道官网 蜀ICP备2022000840号

蜀公网安备 51015602000276号

顶部